妳不必是天才,也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反敗為勝——《后翼棄兵》觀後感 | 感情 | 夏雪翼



Netflix《后翼棄兵》(The Queen's Gambit)是一部美國劇情類電視迷你劇,共七集,改編自美國小說家沃爾特.特維斯於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。

故事要從女主角貝絲.哈蒙的童年說起。戲一開始,貝絲因為母親車禍過世而成為孤女,被送到「梅休因之家」孤兒院,他們和1950年代其他的育幼院一樣,每天會發鎮靜劑給院童服用,貝絲漸漸對鎮靜劑上癮。幾年後,惠特利夫婦收養了貝絲,她有了新的家庭,雖然沒有西洋棋的比賽經驗,卻參加了西洋棋的比賽,並贏得冠軍。貝絲和養母一起參加各大比賽,成為比賽的常勝軍,也逐漸受到世人的注意。貝絲靠著比賽的獎金過著優渥的生活,卻對酒精和藥物的依賴越來越深,她的生活逐漸失控。最後貝絲在好友的鼓勵之下終於打敗最大敵手——蘇俄的西洋棋冠軍,同時也找到自己往後的人生方向。


《后翼棄兵》戲一開始就懸疑緊湊,整個故事節奏明快不拖戲,一直到結局部分更是感動人心,難怪受到莫大的歡迎。但整部戲最好看的還是女主角的演技,女主角由安雅泰勒喬伊(Anya Taylor-Joy)擔當,她在驚悚科幻電影《分裂》(Split)和《異裂》(Glass)中飾演「凱西」一角,2020年,她在漫威大作《變種人》中詮釋「秘客」伊利安娜,獲封「新一代宅男女神」封號。安雅泰勒喬伊不僅擁有高顏值,她的演技更是緊扣人心,安雅泰勒喬伊與生俱來的獨特氣質,尤其是那雙彷彿會說話的大眼睛,不但詮釋起貝絲.哈蒙十分到位,她絲絲入扣的演技更是沒話說,是本片最大的看點之一。

在觀看《后翼棄兵》的同時,不只是看貝絲.哈蒙豐富精采的一生,更多的是看此片藉貝絲與戲中其他女性角色,著墨於女性成長的過程,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深思時代對於女性有多麼不公平,進而開始思考女性該如何讓自己活得更好、更自在。

戲劇的時代背景是設定在1950至60年代,當時還是男性霸權為主的年代,女孩子要在男人為主的行業中爭取出一片天更是難上加難。在戲開頭孤兒院的校工薛波先生的一句話「小女生不會玩西洋棋」,就註定了女主角要在西洋棋這條路上出人頭地是非常的難。不過貝絲除了擁有西洋棋的驚人的天分之外,她個性中那股衝勁和執著,往往能為她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,尤其是特別能夠打動身邊所有曾經看不起她的男人們,像是她的西洋棋啟蒙老師薛波先生,願意借她5塊錢美金去參加第一場比賽,以及不斷被她打敗卻有著共同理想的兩位男主角,最終不但愛上她,更是願意傾一生的能力去幫助貝絲。

《后翼棄兵》中也有一些關於女權的金句值得女孩們深思。貝絲記得小時候親生母親說過的那句話:「男人總想要教育妳什麼,但這不代表他們比妳聰明。」而當她被採訪她的記者暗示「因為長得太美艷所以無法成為真正的棋手」時,她毫不猶豫反嗆:「我覺得沒了『喉結』這個重擔,玩西洋棋簡單多了呢!」貝絲從小就意識到自己的與眾不同,在西洋棋的領域中,她無視男孩們的挑釁,只需在西洋棋的戰場上狠狠打敗他們就好。《后翼棄兵》在某種層面上,給予了女孩最需要的正能量,這部戲有許多地方透露出女孩即使身處劣勢,也不要放棄努力向上的精神。從女主角身上我們可以看到,她是如此與眾不同,靠著自己的優勢與努力,不但可以獨立養活自己,更可以獲得男人都佩服的成就,這是值得女孩們借鏡的部分。

何以說《后翼棄兵》可以代表女性的成長史呢?在戲中,貝絲雖然是養母為了排遣寂寞而領養的,但是當養父母離婚時,貝斯和養母相依為命,一起飛往各地參加西洋棋比賽,當貝絲成為常勝軍,她們也靠著賺取獎金過活,不但可以住在好的飯店、吃美食喝美酒,她們也顯得獨立而自給自足。雖然她們因此而成長,卻還是在某方面依賴著男人,那就是感情。不過對照她們的成長,男人給予她們的除了傷害還是殘忍的對待,不過這並不影響貝絲與養母對於獨立的追求,她們在跌跌撞撞中學會不再依賴男人,女人當自強。跟她們相比起來,對比貝絲學校裡的同學、或是幼時孤兒院的玩伴,都可以看到當時代女性們的生活縮影——不是嫁給高中同學,沒有收入也沒有自主的權力,只能在家中相夫教子,連買酒也只能偷藏在購物車裡;就是靠著富裕的白人男性包養,吃穿用度皆靠男人供給,自己的夢想只能深埋心底。即使是貝絲的養母,在貝絲能夠依靠比賽獎金度日之前,也是依附著丈夫,為了排解寂寞而領養貝絲,後來還是與丈夫離婚,轉而依靠養女。

反觀貝絲,她的故事告訴我們:女人,當妳銀行裡有足夠分量的存款,我們再來談愛情。這條真理從當代到現代都不曾有過改變。從事業、愛情以及人生的大小事,《后翼棄兵》透過其他女人的襯托,帶出女主角的與眾不同,不同之處在於,她是全片中當中唯一「有選擇權」的女人,她可以買下養父的房子、她可以決定要不要跟男人在一起、她也可以決定她要不要服膺於強大權勢的壓力。當然,她沒有屈服。貝絲有幾段來來去去的感情,前肯塔基州冠軍哈利、天才棋手班尼以及初戀男友湯斯,不過就算是貝絲唯一承認的戀人湯斯,導演也處理的曖昧不清,並沒有讓女主角去談驚天動地的戀愛。觀眾可以漸漸發現,在這部片中,感情戲的比重並沒有那麼重要,貝絲或許喜歡那些男人,但在西洋棋世界冠軍的頭銜面前,感情彷彿可有可無,這與許多女性影片比起來,是那麼不一樣。我想,這是因為貝絲生來就與眾不同,她從親生母親身上看到,女人也可以堅強獨立、不必仰賴男人的施捨。二來,是她可以以自身的力量去養活自己,從不需要哪一個男人的力量來維持生計,更不用說是成就自己。

在事業上,當貝絲開始進入西洋棋界,就發現從學校到社會,棋賽中的男女比例都嚴重失衡,彷彿在述說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道理,女性在當時社會中就應該沒有比得上男人的智慧。而貝絲卻毫不理會男性給她的輕視與壓力,從容且優雅地在西洋棋的戰場上打敗他們,更帶給許多男性棋士啟發與驚奇,因此貝絲不但代表天才與努力的對象,更重要的,她也象徵著女性衝破性別枷鎖的桎梏。女人只有具備天分與努力,誰說不能贏過男性,更進一步成為帶領男性的領袖。

說起來《后翼棄兵》其實不只是一部女性成長作品,因為貝絲這位女主角所經歷的人生,正是每個人在年少時都會經歷的無措和懵懂,少年少女不知道如何度過成長時的徬徨,因此做出種種模仿大人的蠢事,直到自己也變成大人時才明白自己的愚蠢。女主角童年時親生父母給她的創傷,讓她的不安全感和心理缺陷日漸嚴重,尤其是親生母親的一言一行,都深深影響著貝絲,也讓貝絲得靠著吃鎮定劑,甚至抽菸酗酒麻痺自己,才能激發腦中的棋盤以贏得一場又一場的比賽。其實《后翼棄兵》最令人動容的,不是當貝絲終於打敗最大敵手——蘇俄棋手博戈夫的那一刻,而是在她人生中的重要時刻,所有曾經遇見、所有關心她的好友們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她;最後當貝絲被友情環繞而安全感充足時,她丟掉十幾年來賴以維生的藥物,而且滴酒不沾,照樣打敗重要的對手。因為她才明白,她從來都不需要依賴藥物,畢竟她有最聰明的頭腦,還有在她跌入谷底時,願意傾盡全力拉住她的人們。

所以妳不必是天才,也可以像貝絲.哈蒙一樣以自身的力量成長,以自己的能力掌握自己的人生,最後反敗為勝,打敗心理的心魔,成為擁有強大力量、安全感充足的女人。只要妳願意打開心房去接受身邊親友對妳的關愛,愛情什麼的,其實沒那麼重要。

註、部分內容參考網路文章。
註、圖片取材自網路。



我要留言